i8请点此i3进去7y7y无限观看_大象2026新地扯一二全集_点击收藏即可永久观看

四川省黑热病疫情处置技术方案
(试行)

发布时间:

2018/01/15

浏览次数:

18686

?

????? 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是由内脏的杜氏利什曼原虫,通过白蛉叮咬人或犬类动物传播,寄生于人或动物宿主的骨髓中网状内皮细胞内,引起脾、肝和淋巴结等内脏组织病变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寄生虫病。

  黑热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百年历史。患者由于免疫系统损害引起各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影响社会安定和农村经济发展。解放初期全国流行区分布于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经防治,1958年此病在中原地区等主要流行区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在我国西北的新疆、甘肃、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仍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四川省的黑热病流行于川西北的九寨沟、茂县、黑水、汶川、理县和北川6个县,其余县均为流动人口感染。四川省流行区属于犬源型,传染源为病人和病犬,家犬为保虫宿主,传播媒介为中华白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曾发生过几次大的流行,经过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流行,但由于流行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居民盛行养犬。家犬的存在,导致了四川省的黑热病防治工作难度大,疫情波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人员流动愈加频繁,犬只的不断增加,是构成了我省黑热病流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黑热病暴发流行的重大隐患。近几年四川省流行区疫情出现回升趋势,为有效控制黑热病的暴发流行或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发生黑热病的暴发流行或突发疫情,迅速查明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特制订本方案。

一、概述

(一)病原学

  利什曼原虫属原生动物门的利什曼属,为单细胞生物。引起四川省黑热病的是杜氏利什曼原虫,在其生活史中有两种形态:一是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巨噬细胞内无运动能力的无鞭毛体,虫体呈卵圆形;另一为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有运动能力的前鞭毛体,虫体呈梭形。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和病犬(可能还有感染犬),以病犬为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及传播媒介: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传播途径亦可经输血、器官移植或共用注射器传播,在自然界仅白蛉可作为传播媒介。

3.易感人群和免疫性:人群普遍易感。自愈者或治愈者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健康人也可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免疫性。

4.流行特征:由于媒介中华白蛉属野栖,黑热病在流行区通常情况下为低度流行状态,呈散在发病。当养犬数量增加并伴随家犬的感染率上升,以及人口的变迁,外来人口突增,则会改变这种状态,引发局部的或大范围的爆发流行。当地人的感染主要来自病犬。由于传播媒介中华白蛉的存在,尤其是病犬在传播上有重要的作用,病犬多,病人亦多,在防治上仅靠治疗病人并不能减少发病人数。黑热病起病缓慢,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患者以10岁内儿童多见,男性较女性多,农村较城市多发。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潜伏期短者十几天,长者数年,一般为3~6个月。

2.症状:为长期反复不规则发热、咳嗽、腹泻或有鼻衄及齿龈出血等症状。

3.体征:进行性脾脏肿大、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白细胞计数降低、贫血、血小板减少、高球蛋白血症等体征。

4.临床分型:主要病变发生在内脏,少数特殊病例则以皮肤损害或单纯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体征,分别称皮肤或淋巴结型黑热病。狗也可患此病,称犬内脏利什曼病,是我国山丘地区黑热病的主要动物宿主,当地人的感染大多来自病犬。

(四)实验室检测

1.病原学检测: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寄生于宿主骨髓的巨噬细胞内,采集骨髓、脾髓、淋巴液或皮肤组织制成薄片后,染色镜检可查见利什曼原虫(见附件1),或将穿刺物注入三恩氏(NNN)培养基内培养出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

2.血清学检测:目前主要采用rk39诊断试纸条,检查病人抗体。

(五)诊断依据和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寄生虫学检查和血清免疫学方法,予以诊断。

1.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黑热病流行区内的居民,或在白蛉季节内(5~9月)曾进入流行区居住过的人员。

1.2临床表现:长期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进行性脾大伴轻度或中度肝大,全血细胞减少和高球蛋白血症,或有鼻衄及齿龈出血等症状。

1.3实验室检测

1.3.1 rk39血清诊断试纸条检测阳性。

1.3.2病原学检测:在骨髓、脾或淋巴结等穿刺物涂片上查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或将穿刺物注入三恩氏(NNN)培养基内培养出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

2.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应同时具备诊断依据1.1和1.2条;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并同时具备诊断依据1.3.1中任何一条;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并同时具备诊断依据1.3.2条。

(六)治疗原则

1.初治病人斯锑黑克(五价葡萄糖酸锑钠)六日疗法:成人总量150~180mg/kg体重,儿童总量200~240mg/kg体重,平分6次,每日肌肉或静脉注射一次,6天为一疗程。

斯锑黑克三周疗法:成人总量133mg/kg体重,儿童总量200mg/kg体重,平分6次,每周肌肉或静脉注射2次,三周完毕一疗程。此法适用于体质差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2.经一疗程未愈或复发病人:斯锑黑克的剂量应在六日疗法的基础上加大1/3,改用八日疗法进行治疗。

3.抗锑病例:对锑剂有抗性的病例,任选以下一种方案:戊脘脒4mg/kg每日或隔日肌肉注射一次,总量为60mg/kg;羟脒芪每次2~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总量为85mg/kg。对戊脘脒疗效不佳者可用两性霉素B治疗,按每天0.5㎎/㎏,溶于5%葡萄糖液内静脉滴住(4~6小时),连续14天,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付反应。

二、疫情发现与报告

(一)疫情发现

1.病例发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医和个体医生)均应根据《黑热病诊断标准W5258一2006》(见附件),积极开展检查工作。发现黑热病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及时登记、上报。

1.1发热脾大病人实验室诊断:凡具备开展黑热病实验室诊断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热脾大病人均应开展原虫镜检或血清学方法诊断。

1.2重点人群普查:流行区在黑热病传播季节前,应积极组织对发病率较高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居民开展黑热病普查工作。

2.网络直报病例:根据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的黑热病疫情,及时进行个案调查确实。

(二) 疫情报告

1.常规报告:各级医疗、疾控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及时发现并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市、区)疾控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报告所有黑热病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各级医疗、疾控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黑热病暴发疫情或发现有可能发生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黑热病暴发疫情信息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暴发疫情标准:

(1)较高发病率地区(以县为单位报告发病率在10/10万以上):以乡(镇)为单位在一个月内出现50例以上(含50例)当地感染病例;

(2)中度及低度发病率地区(以县为单位报告发病率在10/10万以下):以乡(镇)为单位在一个月内出现10例以上(含10例)当地感染病例。

三、现场调查

(一)病例个案调查

根据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的黑热病疫情,防治专业人员应在10天内对每个黑热病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附表2)。个案调查包括发病时间、地点、临床表现、职业,发病前是否到过黑热病的流行区,发病和治疗史等,同时采集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查,并及时上报国家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二)暴发疫情调查

1.组织

由省卫计委负责领导和组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省、市(州)、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暴发疫情流行区所在医疗机构组成调查队;

2.方法步骤措施

接到黑热病疫情发生信息和受委派赴现场指令后,进行赴现场处置的疾控人员应按以下程序工作:

2.1做好赴现场调查、处理疫情的各项准备以及个人生活所需品;

2.2抵达疫情现场后,首先听取疫情及处理进展情况介绍并获得有关信息资料,与当地疾控部门商讨调查和处理工作的相关事宜;

2.3及时协助组建疫情现场处理指挥机构;

2.4对基层技术人员开办防治黑热病的培训班;

2.5确诊病例、核实疫情;

2.6提出疫情处理的初步意见;

2.7尽快开展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8依据调查结果提出控制疫情的方法和措施,并迅速组织全面实施疫情的现场处理和控制;

2.9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进行总结并提交书面报告。

3.物资准备

除按常见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理准备所需共同物资及交通工具外,尚需作以下准备工作:

3.1治疗病人所需的病房、病床;

3.2黑热病治疗所需药物葡萄糖酸锑钠(斯锑黑克),可与当地医疗、疾控部门协调取得;

3.3诊断、调查等所需各类试剂器材等(疾控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准备,或与当地疾控部门协调筹备);

3.4疫区灭蛉、防蛉等所需的设备、杀虫剂等(与当地疾控部门协调筹备);

3.5现场调查所需的表格、登记册、病例卡及宣传材料;载玻片、采血针等血样采集所需物品,吉氏等染液、显微镜等检测物品;捕蛉器、蛉笼、乙醚、解剖针、解剖镜等白蛉媒介调查物品;调查和疫情处理人员所需的防护用品等;

4.了解情况获取信息资料

4.1疾控人员抵达疫区后,可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调查,取得信息和资料,首先听取当地疾控部门有关疫情的介绍及案例分析,走访或组织座谈会(人员可来自病人家属、疾控部门、医疗部门、兽医部门、村委会等),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反映,以及意见和建议等,进行讨论和分析;

4.2调查首发病人及人员流动情况、了解出入境流动人员的现状;

4.3查阅当地与本次疫情有关的历史资料等;

4.4了解与观察疫区环境状况,尤其是与白蛉孳生有关的环境。

5.组建疫情现场处理指挥机构

迅速组建现场处理指挥机构,指挥机构人员组成应包括当地政府领导及各有关行政部门成员和专业人员,尤其是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单位和兽医部门的代表、临床医师等。在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赴现场处理的疾病控制人员在该机构中应起到咨询和参谋等作用。协助开展各项调查、处理和控制工作。

6.在指挥机构的组织协调下开展下列各项工作

6.1组织当地相关人员,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判断此次流行的可能原因,进一步明确疫情的性质、范围、程度、特征及规律,找出疫情突发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6.2病例确认

6.2.1流行病学史:黑热病流行区内的居民,或曾在5~9月白蛉活动季节内在流行区居留过的人员;

6.2.2临床表现:长期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进行性脾大,轻度或中度肝大,全血细胞减少和高球蛋白血症,或有鼻衄及齿龈出血等症状;

6.2.3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查见诊断依据;

6.2.4病例分类:见诊断标准。

7.调查内容

7.1背景资料:四川省黑热病流行区包括阿坝州的九寨沟、黑水、茂县、汶川、理县和绵阳市的北川县。其他县均为流动人口病例,我省周边的甘肃省是黑热病流行区。近年来 我省局部地区黑热病发病数呈逐年上升之势,每年有50例左右的新发病例,因此黑热病防治工作依然严峻。针对我省黑热病流行特点与趋势和防治监测工作现状,系统地开展疫情、家犬密度和媒介密度监测是加强黑热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技术保障,是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仍将黑热病列为丙类传染病加以管理。

7.2历史资料:历年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四川省为犬源型黑热病疫区,传播媒介为野栖中华白蛉,防治难度大,疫情易反复。多数地区犬的感染率高于人的感染率,高达350/万~909/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曾发生过几次大的流行,目前发病居全国第三位。

7.3病例搜索:核查乡村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表、就诊病人骨髓(或脾等)涂片镜检或试条等检测登记表、抗黑热病用药处方,并通过疫区居民现场走访调查、黑热病病人个案调查、居民或小学生特异抗体检测等方法进行病例搜索。

7.4疫情调查

7.4.1核实疫情:通过听取疫情介绍、座谈和病例确认等,初步掌握疫情范围、程度和性质等。

7.4.2提出处理意见:在核实疫情等的基础上提出疫情处理的初步意见并尽快采取防治措施。

7.5接触者调查:在出现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地区应对病人家属及周围邻居进行普查,发现不明原因发烧和肝脾肿大者进一步作骨髓(或脾)穿刺涂片检查或试条检测;

7.6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听取疫情汇报后,即与当地疾控人员一起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分析此次流行原因,确认疫情性质、范围、程度,为最终制定控制疫情的方法和措施提供依据。

7.6.1对首发病例及继发病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发病时间、地点、临床表现、近期外出史、近期生产与生活活动、年龄、性别、职业、各病例与首发病例间关系及其相互关系,取样送检;

7.6.2疫区人群调查:登记疫点居民的职业、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对可疑对象取样送检。对疫区居民和小学生,进行临床表现询问、扪脾检查或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

7.6.3疫区病犬调查:对疫区犬,尤其疑似病犬用髂骨穿刺物或皮肤组织涂片进行病原学检查或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了解犬只感染情况,见附表3.、附表4;

7.6.4疫区白蛉调查:开展蛉种、优势种群、数量、生活习性和感染情况和各类孳生地调查,见附表5、6;

7.6.5查阅当地有关黑热病流行历史资料以及历次处理、控制情况等;

7.6.6疫区的气温、雨量、土壤性质、地貌调查;

7.6.7疫区社会、人文调查:收集疫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现况、生产、生活习惯等资料,分析与黑热病存在和流行的关系。

7.7流行因素、病因危险因素调查

7.7.1当地病例发病数、地理分布与感染程度调查;

7.7.2动物保虫宿主:包括病犬数量、家犬密度和流浪犬数量,尤其是在犬源型疫区出现黑热病暴发流行应对犬进行普查,确定犬发病的范围和强度;

7.7.3白蛉媒介调查:进行媒介调查以确定传播媒介的密度和感染度;疫区人群与病媒白蛉的接触机会;

7.7.4流动人口:由于大批无免疫力人群的进入、以及隐性感染者的迁移,可导致疫区黑热病发病人数的增加,并可能出现流行区的扩散。因此应对进入疫区的人员数量、时间,采取的防护措施调查;

7.7.5人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变化、适于媒介滋生的环境、人暴露于虫媒的机会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病机会调查;

7.7.6疫源地:当地是否是疫源地及其活跃程度调查;

7.7.7居住环境、宿主、媒介及易感人群等因素的变化,对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的调查;

7.7.8居民和外来人员居住地房屋防蛉情况调查。

四、标本采集和运送以及现场和实验室检测

(一)标本采集

采集患者或病犬利什曼原虫多的骨髓、脾组织和淋巴结的穿刺液或刮取皮肤组织制成涂片,晾干后用甲醇固定,经吉氏染液染色后干燥,制成玻片标本置于标本盒内永久保存。保存标本须详细记录标本名称、宿主、采集地点、采集日期及采集者姓名。

(二)现场检测

1.发烧调查:黑热病患者一般都有发烧的症状或历史,发烧是黑热病的最主要症状,热型极不规则。以乡为单位,询问全村居民有无发烧的病人,对原因不明的发烧病人进一步检查。

2.扪脾调查:脾脏肿大是黑热病的主要体征,脾肿于发热后才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大。触诊是检查脾脏肿大的最可靠方法。调查以乡为单位,采取由临床医师对全村居民扪脾检查方法。主要以所有儿童和青年为重点检查对象,其他可选择有可疑症状的加以检查。检查时受检者仰卧,两腿曲起,使腹壁肌肉松弛。检查者站在受检者的右侧,用右手轻按左上腹,并以左手稍施压力于左肋部和腰部,使脾脏靠近检查者的右手。肿大的脾脏随着受检者的呼吸而上下,其下缘即可被检查者的右手手指所触及。婴幼儿正常情况下为肝在肋下2㎝,脾脏不应在肋下扪到。脾脏肿大测量:①轻度(Ⅰ度):左肋下至脐之间;②中度(Ⅱ度):平脐;③重度(Ⅲ度):脐以下。对检出的脾肿大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

3.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该法检测黑热病敏感、特异、快速、操作简便,不受实验设备、场地和人员等条件限制,此试条是以rk39检测病人的特异抗体。

3.1检测对象:有黑热病流行病学史和不规则发热、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等症状与体征,考虑为黑热病的患者,以及调查中发现的可疑病犬。

3.2检测方法:患者手指或耳垂(病犬尾巴或耳朵)局部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刺破皮肤深度1~2mm,取全血2滴(约40μl)或亦可用刻度吸管吸血清20μl,滴于rk39试纸条的加样端(样品垫上),再加PBS缓冲剂1~2滴,平放5~10?min后,通过目测试纸条观察。在阳性对照带和样品带的位置分别出现1条粉红色条带为阳性,仅显现阳性对照带而样品带未出现为阴性反应。样品带隐约可见则为弱阳性,亦可判为阳性结果。若无任何条带出现,则表明实验失败。

(三)标本运送:运送标本可将每两张玻片背对背地合并,然后在玻片两端用厚纸片或火柴杆隔开,每20张玻片,橡皮筋扎紧,在玻片之间用棉花或软纸塞紧,用纸包好,放在上下四周空隙适当地塞些废纸或棉絮的木匣或玻片标本盒内运送或邮寄,以免震损标本。

(四)实验室检测

1.病原学检测技术:见附件1。

2.血清学检测技术:见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

五、防控措施

(一)现场处理措施的提出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由疫情现场处理指挥机构提出传染源治疗、传播媒介控制和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等具体措施,并积极地加以落实。

(二)传染源管理

1.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管理

1.1病人的管理:对发现的黑热病患者按照黑热病治疗原则,进行及时治疗;对患者家属及邻居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感染者。

1.2消灭病犬:在动物源型黑热病疫区病犬是主要传染源,因此不但要及时治疗病人,还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掉病犬和感染犬,对正常犬可采取适当措施(如带药浸项圈、杀虫剂浴犬加栓养)以阻止犬-蛉接触。

2.接触者管理

在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地区应对病人家属及周围人群进行普查,并进行疫点处理。

(三)切断传播途径

1.防蛉灭蛉控制传播媒介:对居室(尤其病人居室)、鸡棚、畜圈、犬舍、可能的白蛉孳生地及其周围环境(15M内)进行长效灭蛉药物如溴氰菊酯等的室内滞留喷洒,见附件2。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浸泡蚊帐、帘幕、服装等,见附件3;以控制或降低白蛉的密度,阻断传播。

2.室内通风、合理使用防蛉设施(蚊帐、纱窗、纱门);各种各类驱避剂驱蛉、灭蛉方法,防止白蛉叮咬。

3.白蛉孳生地处理:填平坑洼等,改善居住地环境卫生。

(四)保护易感人群

1.采用各种形式对生活于疫区或进入疫区的人员进行黑热病防护知识的宣传,并使其知晓黑热病的危害,做好自我防护。

2.加强个人防护:在白蛉活动季节不在户外露宿,穿长袖衣,对身体外露部位涂擦驱避剂,安装细孔纱门纱窗、使用蚊香驱蚊,睡觉时使用蚊帐。

3.加强对出入境流动人员的管理。

(五)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宣传:采取各种方式,向疫区和进入疫区群众宣讲有关黑热病的危害、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防治等科普性知识,黑热病是可防、可治。

2.宣传提倡正确合理使用多种防蚊设施(蚊帐、纱窗、纱门)。

3.鼓励采取涂擦驱避剂等个人预防措施,说服疫区群众改变户外露宿习惯,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4.向群众宣传要主动积极配合疾控人员在疫区采取一切预防和控制措施,尤其是灭犬灭蛉措施。

(六)消杀灭:见附件2、3、。

六、措施及效果评价

(一)控制措施评价

1.现场处理措施的评估:黑热病病例的发生情况、家犬感染情况、居民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居民预防知识情况及对本次疫情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2.防蛉设施调查:蚊帐、纱窗、纱门使用的使用率。

3.室内灭蛉情况:各种各类驱蛉、灭蛉方法的实施情况。

4.白蛉调查:蛉种组成、习性、数量与密度、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等。

5.疫区环境调查:地理地貌特点、卫生状况、与白蛉孳生相关的环境。

(二)控制效果评价

疫情在实施控制处置后,实施效果要经历1个流行年度以后才能判断,即以第2或第3年的发病数是否下降来判断。

1.如果疫情处置方案在流行季节前实施,第2年的新发病例显著减少,病人降至与往年相近或低于往年水平,则视为暴发流行得到控制。

2.如果应急处理预案在流行季节后实施,则要到第3年才会出现新发病例显著减少、病人降至与往年相近或低于往年水平,此时,显示暴发流行得到控制。在暴发流行得到控制后,可转入常规防治和监测。

3.疫情在实施控制处置后其他效果评价。

3.1疫区人群与病媒白蛉的接触机会。

3.2人口流动情况。

3.3人群抵抗力情况。

(三)环境安全性评价

1.疫区居民周围的环境改善情况。

2.居民住房结构、防蛉设施使用情况。

3.饲养家犬和家犬密度情况。

4.当地气象资料:降雨量、气温、湿度等。

七、调查报告的撰写

通过对黑热病现场调查、确认病例、核实疫情、现场处理等一系列工作,疫情得以控制后,必须进行总结和汇报。对本次黑热病疫情现场处理的总结可采取座谈、专访、讨论等多种形式,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一)前言:疫情原因、处置的目的。

(二)基本情况:疫区和疫情一般情况。

(三)事件发生、发展经过与评估及核实诊断情况

1.此次现场处理程序和措施。

2.各部门参与及协作情况。

3.引发此次疫情流行原因、形式、传染源、传播媒介、传播途径及因素、流行特征及规律等。

4.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实施的效果;处理办法、措施和效果。

(四)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描述:引发此次疫情流行原因、形式、传染源、传播媒介、传播途径及因素、流行特征及规律等。

(五)病因或危险因素假设与验证过程描述及结论

1.当地病例发病数、地理分布与感染程度。

2.动物保虫宿主:病犬数量、家犬密度。

3.白蛉媒介调查:传播媒介密度和感染度,人群与病媒白蛉的接触机会。

4.人口流动:大量进入疫区的人员既是易感者,也可能是病原携带者。

5.人群抵抗力:大批无免疫力人群的进入、隐性感染者的迁移,对黑热病发病人数的增加和出现流行区的扩散。

6.人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变化:适于媒介滋生的环境,使人暴露于虫媒的机会增加,虫媒传染病的发病机会随之增加。

7.疫源地:引起流行的主要风险取决于当地是否是疫源地及其活跃程度。

8.居住环境、宿主、媒介及易感人群等因素的较大变化,综合影响着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

9.居民和外来人员居住于条件简陋、缺乏防蛉条件的房屋内,疲劳、营养状况差、免疫力降低等。

(六)防控措施与效果评价及趋势分析与预测:处理本次疫情有无创意性办法和措施及效果。对今后疫情提出预测。

(七)问题与建议:处理此次疫情的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八)报告单位和日期

八、信息反馈及报告

1.信息反馈

在本次处理黑热病疫情并得以控制后,疾控人员应及时向当地领导及疾控单位反馈处理情况及资料,并提出咨询性意见、建议和看法,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以及控制和预防黑热病提供参考。

2.汇报及报告

在本次黑热病疫情现场处理后,疾控人员有责任向本单位及领导部门汇报并上交工作总结报告。汇报此次处理工作日程、程序、疫情性质、范围、程度、采取控制措施及效果等,并向当地有关部门反馈。

九、附件及附表

(一)附件1 ??病原学检测

(二)附件2 ??室内滞留喷洒灭蛉的实施方法

(三)附件3 ??菊酯类杀虫剂浸泡蚊帐的方法

(四)附表1 ??四川省黑热病爆发流行病人个案调查表

(五)附表2 ???????省黑热病爆发流行疫情报告

(六)附表3 ??利什曼病病犬登记表

(七)附表4 ??犬利什曼病调查表

(八)附表5 ??白蛉分布调查表

(九)附表6 ??白蛉幼虫孳生场所土壤检查记录

附件1

病原学检测

  1.1 髂骨穿刺

  1.1.1 病人侧卧,露出髂骨部位,用手指确定髂骨上棘,将该处周围皮肤用碘酒及酒精消毒,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1.1.2 穿刺针的大小,视病人年龄不同而异,婴儿及幼童用20号穿刺针,年龄较大的儿童及青年可用5cm长的18号腰椎穿刺针,成人用17号穿刺针,均需经压力蒸气灭菌。

  1.1.3 以髂骨前上棘后约1cm为穿刺处,先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竖起,使与水平线成70°~80°,穿过皮下组织及骨膜后,即能觉出针头已触及骨的表面,可用旋转式的动作,将针尖钻入骨内。

  1.1.4 按病人年龄大小及胖瘦不同,穿刺的深度为0.5~1.0cm,由浅入深,只要放手后针不斜倒,表示针尖已入骨内,可将针轴拔出,接以2mL或5mL注射器,抽得骨髓后,应立即将穿刺针拔出,将骨髓制成涂片以便检查。

  1.1.5 骨髓涂片制成后让其自然干燥,用记号笔编号。染色前先用甲醇固定,将吉氏液以水配制成3%的稀释液,染色30min,或在2mL水中加吉氏液3滴,滴在涂片上,染色20min.然后用流水轻轻冲洗晾干,即可用光学显微镜(油镜)检查。

  1.2 淋巴结穿刺

  1.2.1 一般均选择腹股沟部位,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如属肿大,亦可用作穿刺。

  1.2.2 淋巴结肿大处的局部消毒后,用洗净的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淋巴结,向上提起,并使其固定于两指之间,注意穿刺部位不得污染。右手取高压消毒的针头,先穿过皮肤,然后刺入淋巴结内,待数秒钟后即可将针头拔出,无需用针筒抽吸。

  1.2.3 将针内的淋巴组织液射在玻片上,由于所获的液体量甚少,应仔细作成涂片。

  1.2.4 涂片染色镜检:参见1.1.5.

  1.3 皮肤刮片检查

  局部皮肤消毒后,以洗净的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结节,使其固定于两指间,再用灭菌干燥手术刀轻轻切开皮肤,刮取切口两侧的皮肤组织,制成涂片,染色镜检。

  1.4 三恩基的制备:琼脂14.0g,氯化钠6.0g,蒸馏水900mL,盛入烧瓶中加热熔化,分装试管,每管3mL.经压力蒸气灭菌,待稍冷却后每试管加入相当1/3量的去纤维兔血,均匀混合后斜置待冷。冷却后每管加入0.5mL洛克氏溶液,4℃冷藏备用。

  1.5 原虫培养: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把抽吸到的骨髓、淋巴液注入培养基内,或切取皮肤黑热病患者的小块皮肤组织投入三恩基内,置22~24℃温箱内培养,15天后用白金耳取少量培养液置显微镜下检查,如查见利什曼原虫的前鞭毛体,即可确定诊断。

附件2

室内滞留喷洒灭蛉的实施方法

一、喷洒范围

在具备传播条件的疫点,对病家、四邻或整个疫点(主动病例侦查发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带虫者)的所有人房和畜舍。

二、喷洒时间和频次

病例报告一周内完成室内滞留喷洒。根据杀虫剂在不同墙面的持效时间,决定喷洒的间隔时间,通常1年1~2次。

三、常用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四、喷洒前准备

(一)测定不同墙面吸水率

将喷雾器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均匀地喷洒在预先划好的一定面积内的墙面,达到湿而不流的程度。将喷雾器内剩余水倒出计量,用原水量减去余水量,再除以喷洒面积,即得出该墙面单位面积的吸水率。一般瓷砖、玻璃表面的吸水率为25~50 ml/m2,油漆、涂料表面的吸水率为50~75 ml/m2,石灰面75~100 ml/m2,水泥面100~150 ml/m2。

计算公式:吸水率(ml/m2)=(原水量-余水量)÷喷洒面积

(二)计算杀虫剂使用浓度

计算公式:杀虫剂使用浓度(%)=使用剂量(g/m2)÷墙面吸水率(ml/m2)×100%

例如:采用氯氰菊酯进行滞留喷洒,每m2使用剂量为0.03g,测得墙面的吸水率为100 ml/m2,则杀虫剂使用浓度(%)= 0.03÷100×100%= 0.03%。

计算公式:所需杀虫剂量(g)=使用浓度(%)÷原药浓度(%)×配制的喷洒液量。

例如:用氯氰菊酯进行喷洒,原药浓度5%,杀虫剂使用浓度0.03%,配制的喷洒液量为10 000 ml,则:

所需杀虫剂量= 0.03÷5×10 000=640(g或ml)。

五、喷洒程序

(一)在喷洒范围内,逐户登记需喷洒房间,并测量喷洒面积。

(二)将喷洒房间内靠墙物品移开,清扫墙面。

(三)依据不同墙面的吸水率,在较大容器内配制不同类型墙面相应杀虫剂浓度的喷洒液。

(四)选用扇形喷头的压缩式喷雾器。

(五)不同墙壁在喷雾器中装入相应墙壁杀虫剂浓度的喷洒液,逐户、逐房间喷洒,并做好记录。

(六)自上而下对墙壁均匀喷洒,墙面全部覆盖且湿而不流。

六、注意事项

(一)喷洒时室内能够移动的物品,特别是食物、衣被、炊具和玩具等应尽可能搬至室外,不能移动的物品应以纸张覆盖,以免污染;猪、鸡等家畜、禽要圈好,以防食用污染的食物或被杀虫剂杀死的昆虫而中毒。

(二)橱柜等表面,原则上应喷洒,但应征得户主同意。

(三)全部操作过程应避免对地面、水源等的污染。

(四)喷洒液配置地点要远离水塘、水井等水源,以免因操作不当污染地面后,经雨水冲刷流入水源,造成人、畜、禽、鱼等中毒。

(五)所有配制的喷洒液及清洗器械的水均应喷洒到墙面上(包括室外),切勿倾入水源或地面。

(六)喷洒时,喷洒人员应穿长袖上衣和长裤,戴手套、帽和口罩,避免药液接触皮肤;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手、脸部等。

附件3

菊酯类杀虫剂浸泡蚊帐的方法

一、浸泡范围

存在白蛉传播能量较强媒介的流行县,且黑热病发病率较高的自然村。

二、浸帐时间与频次

一般在当地黑热病传播季节前实施,每年一次。

三、常用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四、浸泡前准备

(一)测定不同质地蚊帐吸水率。

在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清水,将干蚊帐浸入,待均匀湿透后拧至湿而不滴程度,以吸水率(ml/m2)= [容器内装入水量(ml)-量容器内余水(ml)]÷蚊帐面积(m2)计算不同质地蚊帐的吸水率。

(二)计算不同质地蚊帐浸泡液杀虫剂使用浓度

以浸泡液杀虫剂浓度(w/v)= 规定的杀虫剂剂量(g/m2)÷ 吸水率(ml/m2)×100%。

(三)计算所需杀虫剂剂量

所需杀虫剂剂量(g/ml)=浸帐液杀虫剂浓度(%)÷使用的杀虫剂原药浓度(%)×配制的浸帐液量。

为了操作方便,应根据以上计算方法,按当地大、中、小蚊帐面积,算出1顶不同面积蚊帐所需的杀虫剂原药量(ml)。这样,在实行1帐1盆浸泡时,即可按蚊帐规格取一定量原药加入相应量的水中即可。

(四)健康教育

以居民组为单位,召开会议,宣传浸泡蚊帐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五)蚊帐登记

以居民组为单位,逐户登记蚊帐,并同时告知居民清洗蚊帐、晒干备浸。

五、浸泡程序

在居民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先在较大容器内配制不同质地蚊帐浸泡液备用。再根据待浸蚊帐的质地和面积,盛适量相应质地蚊帐浸泡液于盆中,将蚊帐浸入揉搓,使蚊帐均匀浸湿,达到湿而不流程度。如蚊帐未浸透可再加浸泡液,如浸透后尚留浸泡液,可留于盆中用于下一顶蚊帐的浸泡,但勿再倒回大容器内。

在居民居住分散的地区,可一帐一配浸泡液。

六、注意事项

(一)浸泡后的蚊帐,挂在阴凉处干后使用,一年内勿清洗。

(二)全部操作过程应避免对地面、水源等的污染。

(三)浸泡液配置地点要远离水塘、水井等水源,以免因操作不当污染地面后,经雨水冲刷流入水源,造成人、畜、禽、鱼等中毒。

(四)剩余的浸泡液及清洗容器的水切勿倾入水源或地面,可刷于门帘或纱窗上。

(五)操作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作业时穿长袖上衣和长裤,戴手套、帽子和口罩;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洗,防止中毒。

(六)对浸泡时因故未浸泡的蚊帐,做好扫尾补浸。

附表1 ??

黑热病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 ????????????????????????????????????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一般情况

1.1姓名????????????家长姓名?????????????

1.2性别??(1)男?(2)女?????????????????????????? 口

1.3年龄(岁)????????????????????????????????????????? 口口

1.4家庭住址???????省????????市????????县????????乡镇或街道???????????村或居委会

1.5家中狗数???????只

1.5.1患病狗数????????只

1.5.2死亡狗数???????只

1.6外出史

1.6.1????????省??????????市????????县???????乡镇或街道??????村或居委会

1.6.2外出时间???????年?????月

1.7发病日期???????年?????月??????日

1.8突然发病 ?(1)是 ?(2)否 口

2.主要症状

2.1发热??(1)定期性?(2)连续性?(3)不规则性??????????????? 口

2.2寒战??(1)有?(2)无???????????????????????????? 口

2.3出汗??(1)有?(2)无???????????????????????????? 口

2.4脾肿发现日期???????天

2.5体重减轻??(1)有?(2)无????????????????????????? 口

2.6体力衰退??(1)有?(2)无????????????????????????? 口

2.7头痛??(1)有?(2)无???????????????????????????? 口

2.8夜盲??(1)有?(2)无??????????????????????????? 口

2.9鼻出血??(1)有?(2)无?????????????????????????? 口

2.10齿龈出血??(1)有?(2)无????????????????????????? 口

2.11气喘??(1)有?(2)无??????????????????????????? 口

2.12咳嗽??(1)有?(2)无???????????????????????????? 口

2.13血痰??(1)有?(2)无???????????????????????????? 口

2.14嘶哑??(1)有?(2)无???????????????????????????? 口

2.15心悸??(1)有?(2)无????????????????????????????? 口

2.16腹痛??(1)有?(2)无???????????????????????????? 口

2.17食欲不振??(1)有??(2)无????????????????????? 口

2.18痢疾??(1)有?(2)无???????????????????????? 口

2.19月经开始年龄????????????

2.20月经闭止年龄????????????

3.主要体征

3.1体温??????????℃

3.2脉搏??????????次/分钟

3.3呼吸?????????次/分钟

3.4血压????????/?????????mmHg

3.5营养 ?(1)良 ?(2)中??(3)差 ?(4)极差 口

3.6体重??????????kg

3.7消瘦??(1)有?(2)无???????????????????????????? 口

3.8贫血??(1)有?(2)无???????????????????????????? 口

3.9发育迟缓??(1)有?(2)无???????????????????????? 口

3.10淤斑??(1)有?(2)无????????????????????????? 口

3.11皮肤色素沉着??(1)有?(2)无?????????????????????? 口

3.12皮肤病??(1)有?(2)无????????????????????????? 口

3.13黄疸??(1)有?(2)无????????????????????????? 口

3.14水肿??(1)有?(2)无?????????????????????????? 口

3.15淋巴结胂大??(1)有?(2)无???????????????????????? 口

3.16扁桃腺肿大??(1)有?(2)无?????????????????????? 口

3.17舌苔??(1)有?(2)无????????????????????????? 口

3.18口腔溃疡??(1)有?(2)无??????????????????????? 口

3.19走马疳??(1)有?(2)无????????????????????????? 口

3.20心率?????????次/分钟

3.21心律??(1)齐?(2)不齐???????????????????????? 口

3.22心脏杂音??(1)有?(2)无??????????????????????? 口

3.23肺??(1)杂音?(2)正常???????????????????????? 口

3.24腹围?????????cm

3.25腹水 ?(1)有 ?(2)无 口

3.26脾肋下?????????cm

3.27肝肋下?????????cm

4.实验室检查

4.1红细胞计数?????????×1012/L

4.2白细胞计数??????????×109/L

4.3血白细胞及分类

4.3.1中性粒细胞???????????

4.3.2嗜酸性粒细胞???????????

4.3.3嗜碱性粒细胞??????????

4.3.4淋巴细胞???????????

4.4血红蛋白???????g/L

4.5白蛋白/球蛋白??(1)正常?(2)倒置?????????????????? 口

4.6球蛋白沉淀试验??(1)阳性?(2)阴性??????????????????? 口

4.7醛凝试验??(1)阳性?(2)阴性?????????????????????? 口

4.8间接血凝试验??????????????????

4.9 IFAT??????????????????

4.10?ELISA??????????????????

4.11骨髓穿剌??(1)阳性?(2)阴性?????????????????????? 口

4.12淋巴结穿刺??(1)阳性?(2)阴性???????????????????? 口

4.13脾穿刺??(1)阳性?(2)阴性??????????????????????? 口

4.14肝穿刺??(1)阳性?(2)阴性??????????????????????? 口

4.15培荞阳性??(1)尿?(2)粪便?(3)痰????????????????? 口

4.16治疗药物??(1)葡萄糖酸锑钠?(2)芳香双脒剂?????????????? 口

5.流行病学调查

5.1外出史??(1)有?(2)无 口

???去过何地??????????????????????????????

???在该地有无下列活动

5.1.1野外作业??(1)有?(2)无???????????????????????? 口

5.1.2野外捕猎??(1)有?(2)无????????????????????? 口

5.2野生动物接触史??(1)有?(2)无 口

???接触过何种动物???????????????????????????????

5.3是否输过血??(1)有?(2)无 口

6.小结??????????????????????????????????????????????????????????????????????????

????????????????????????????????????????????????????????????????????????????????

????????????????????????????????????????????????????????????????????????????????

????????????????????????????????????????????????????????????????????????????????

????????????????????????????????????????????????????????????????????????????????

????????????????????????????????????????????????????????????????????????????????

????????????????????????????????????????????????????????????????????????????????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核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附表2

四川省黑热病爆发流行疫情报告

日期

地点

爆发人数

犬只调查(只)

夜间室内白蛉调查(只/小时)

疫点处理

病人处理情况

健康教育情况

备注

数量

阳性犬

调查单位: ?????????????????

调查者: ????????????????????????????????????审查人: ?????????????

附表3 ??

利什曼病病犬登记表

病犬号数

犬主姓名

地 ???点

检查日期

外观症状

试条检测结果

村内黑热病流行情况(流行率、病人的年龄病人与病犬的距离)

如何处置

备注

调查单位?????????????????调 查 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附表4 ??

犬 编 号

犬主姓名

门牌号

地 ???址

县 ????乡 ??????????村 ??????????自然村

犬 毛 色

犬 龄

♂♀

皮肤症状

(用“↓”示活检取材部,用“///”示病变部位,或文字描述)

取材类型

(编号或打√)

骨 髓(M)

血 液

(B)

皮 肤

(S)

淋巴结

(L)

皮肤刮片(SS)

其它

(O)

镜检结果

综合意见

备 ?注

犬利什曼病调查表

调查单位???????????????调 查 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附表5 ??????????????????????????????????????

白蛉分布调查表

县及村名: ??????采集点:

调查日期

标本编号

不同场所发现白蛉数

发现白蛉数

白蛉种类

备注

室内

室外

室内

室外

卧室

非住屋

畜舍

厕所

大门过道

其它

院内

院外

山洞

其它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调查单位?????????????????????????调 查 者????????????????????????????调查时间?????年????月????


附表6 ??

??????????????????????白蛉幼虫孳生场所土壤检查记录

地点

孳生地名称

海拔

气温

湿度

土壤类型

水源情况

周边情况

备注

类别

数量

编号

调查单位 ?????????????????调查者 ???????????????调查时间 ?????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阿鲁科尔沁旗| 韶关市| 勐海县| 东阿县| 吴川市| 汤原县| 武夷山市| 玉树县| 高州市| 马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