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如何做好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四川农业农村厅:要五个“主动”
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2023年1月4日全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等文件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切实做好我省农村地区科学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工作,指导各地下沉力量、关口前移、主动服务、工作到家,坚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全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农村地区疫情尽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稳渡峰。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五个“主动”指导意见。
主动做到人员摸排到家
开展人员摸排行动。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按照“一户一查、日查日清”原则,通过进村入户、敲门行动现场摸清村内人员情况,后续常态化通过进村入户、电话询问、微信、视频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动态更新,逐村逐户精准动态摸清村内人员情况。信息采集工作按照农业农村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关于调度有关信息的通知》要求执行。
健全重点人群台账。分级分类对村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者、残疾人、孕产妇、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健全信息台账,落实《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完善电子健康档案。
动态掌握返乡人员情况。村组干部提前主动联系外出务工人员,及时掌握返乡信息,并告知其居住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联系方式。提醒外出务工人员做好健康监测,规范佩戴口罩,回乡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接触。
主动做到干部联系到家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县、乡、村三级书记牵头负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发挥好乡镇、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其他各类组织资源优势,乡镇干部、村组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党员、志愿者等力量要下沉入户、关口前移,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应对疫情能力和水平,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做细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优化网格管理服务范围,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乡镇要保障网格员做好疫情防控摸底排查、联系走访、送医送药、代购代办、照料关爱、宣传引导等工作。继续用好“明白卡”,注明村干部、网格员、村医联系方式,确保农村特殊群体、困难群体遇事有人帮有人管。建立“组包户”网格化管理微信联络群,畅通网格员和村民沟通渠道。
细化完善农村防疫包保制度。建立健全县、乡、村分级分区包片联系服务农村重点人群工作机制,对重点群体,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独居老人、孤寡老人,以乡镇为单位通过包村、包户、包人等方式,落实联系乡镇干部、村干部、公安干警、医务工作者和网格员“五包一”服务包保团队,及时发现、转诊重症等高风险人员,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率。对健康调查认定为高风险的老年人群,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责任管理台账,形成“多对一”包保责任关系,明确健康管理责任人和不同层级的医疗服务点。
主动做到健康服务到家
持续监测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根据基础疾病病情变化和疫苗接种情况更新风险类别。将判定为高风险(红色标记)和中风险(黄色标记)的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作为当前“防重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每一位老年人确定一位健康管理责任人,利用云服务、电话、微信、视频等非接触方式或上门随访等面对面服务方式,每日进行健康监测;有基础疾病的提前进行干预治疗,家庭医生主动签约服务,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可能的重症患者早发现、早转诊。
畅通就医转诊通道。加大农村地区巡回巡诊力度,由县级统筹,以乡镇为单元派出流动巡回医疗队,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医疗救治和转诊服务。乡镇(街道)要通过组织引导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个人车辆,组建非急救转运车队,扩充120转运能力,公布24小时热线电话,保障普通患者转运需求。县级统筹加强乡镇卫生院救护车配备,确保每个机构至少一辆,并接受120统一调度。凡发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指氧饱和度<93%等重症患者,立即协助转诊或协助急诊就诊,并采取氧疗服务等应急措施,确保重症患者及时转诊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县级医共体明确专人负责转诊衔接,简化重症患者转诊流程,建立和畅通重症患者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
主动做到防疫药品到家
强化基层药品器械配备。建立农村地区紧缺医用防护物资储备体系,分级设置紧缺医用防护物资储备点。按照服务人口15%—20%的标准,加强退热、止咳、解痛类药品、口罩、抗原检测试剂等医疗物资供给,直达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一定数量的小分子药,并在上级医院指导下规范使用。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用,由县级统筹,配送“三药三方”等中药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地制宜,辨证施治,发挥中医药干预作用。各地要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置20个以上指夹式血氧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个以上指夹式血氧仪;配备数量适宜的氧气袋、氧气瓶以及制氧机等设备。对具备能力的县域医疗次中心配备呼吸机。
开展“爱心送达”行动。由县级统筹,确保农村重点人群防疫应急物品充足。对特困人员、患基础性疾病老人、空巢独居老人等,乡镇组织提前发放退烧药(1人3片量)、止咳药、中(成)药、口罩、抗原检测试剂和消毒用品等“爱心防疫健康包”,为65岁以上有新冠病毒感染重症风险且行动不便的重点人群配发指夹式血氧仪。家庭医生团队配合乡镇、村组干部加强农村居民的用药指导、心理辅导、与宣传服务。
主动做到防控要求到家
做好个人防护指导。开展农村地区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发挥好“村村响”广播、“明白卡”作用,让群众知晓新冠病毒感染基本常识、就诊流程、村干部和所在地乡镇卫生院24小时咨询电话。倡导坚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适当储备防疫物资和治疗药品,合理就医,减少群众焦虑,引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适当管控聚集性活动。落实农村地区密闭公共场所通风、清洁、消毒等防控措施,根据疫情形势和居民意愿,适当控制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减少、简化婚丧嫁娶聚餐等活动,引导农民少聚集、少扎堆、少串门,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疫情过快传播。
推进疫苗接种进度。加大组织和社会动员力度,在农村老年人集中活动场所大力宣传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提高老年人群主动接种意识;充分调动老年人家属的积极性,通过家庭成员动员老年人接种;通过设立老年人临时接种点、开通流动接种车、上门接种等方式,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科学评估接种禁忌,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点按照有驻点医务人员值守、有急救设备药品保障、有120救护车转运患者、有转运渠道和救治绿色通道的“四有”要求,做好老年人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努力提升农村地区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切实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