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介绍
?
1、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
孩子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虽然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内从母体内获得一定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随着婴儿的生长,这种抗体将逐渐消失,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也就逐渐减弱和消失,孩子就容易患各种传染病。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就需要有计划地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使孩子自身产生抵抗力,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2、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些病原体的物质,叫做抗体。对不同的病原体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病愈后,这种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病原体侵入体内,这种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病原体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后的少量病原体或其成分接种给人体,这种病原失去了致病性,而保留了免疫原性,使机体产生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为什么要给孩子办理预防接种证?
预防接种证是您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预防接种证。接种证也是了解您的孩子完成接种情况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您的孩子进行疫苗接种或补种的重要凭证。希望您及时为您的孩子办理并妥善保存预防接种证。
4、儿童打预防针都是免费的吗?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接种单位接种第一类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全部免费接种,接种时不收取任何接种费用,而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是知情、自愿、自费接种。
5、什么是第一类疫苗?什么是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2007年我国就在既往五苗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达到了14种。
6、目前我国有哪些第一类疫苗?能预防哪些疾病?
疫苗种类 | 预防传染病种类 | ? | ||
1 | 乙肝疫苗 | 1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 |
2 | 卡介苗 | 2 | 结核 | ? |
3 | 脊灰疫苗 | 3 | 脊髓灰质炎 | ? |
4 5 |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6岁) | 4 5、6 | 白喉、百日咳、 破伤风 | |
6 7 | 麻疹风疹疫苗 麻腮风疫苗 | 7、8 9 | 麻疹、腮腺炎、风疹 | |
8 | 乙脑疫苗 | 10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 |
9 10 | A群流脑疫苗 A+C群流脑疫苗 | 11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 |
11 | 甲肝疫苗 | 12 | 甲型病毒性肝炎 | ? |
以上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以下为重点人群接种疫苗 | ? | |||
12 | 出血热疫苗 | 13 | 流行性出血热 | ? |
13 | 炭疽疫苗 | 14 | 炭疽 | ? |
14 | 钩体疫苗 | 15 | 钩端螺旋体病 | ? |
7、目前常用的第二类疫苗有哪些,可以预防哪些传染病?
疫苗种类 | 预防传染病种类 | |
1 | 23价肺炎疫苗 | 肺炎球菌性肺炎 |
2 |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 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 |
3 | 水痘疫苗 | 水痘 |
4 | 轮状病毒疫苗 | 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 |
5 | 流感病毒疫苗 | 流行性感冒 |
6 | 人用狂犬病疫苗 | 狂犬病 |
7 | 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 A、C、Y 及W135 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8 |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 A群及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9 | 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 | A群、C群流脑细菌以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 |
10 |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Vero细胞) | 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 |
11 | 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由 b 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 |
12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 |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入性感染(脑膜炎、败血症、蜂窝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 |
13 | 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 |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
14 | 伤寒vi多糖疫苗 | 伤寒 |
15 |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 流行性腮腺炎 |
16 | 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肠溶胶囊) | 霍乱 |
17 | 13价肺炎疫苗 | 预防由肺炎链球菌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和23F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包括菌血症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菌血症等) |
18 | 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 预防因高危HPV 16/18型所致下列疾病:宫颈癌;2级、3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3)和原位腺癌;1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 |
19 | 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 预防因高危HPV 16/18型所致下列疾病:宫颈癌;2级、3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3)和原位腺癌;1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 预防因低危HPV 6/11型引起的生殖器疣。 |
20 | 吸附破伤风疫苗 | 预防破伤风 |
8、孩子在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
孩子在打预防针前,家长要给孩子洗一次澡,换干净衣服,向医生说明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没有接种禁忌证的方可接种。孩子打过预防针以后要避免剧烈运动,注射部位保持清洁,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或局部有轻微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一般1-2天就会好,如反应加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9、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10、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免疫程序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它是根据疫苗的生物学特性、传染病对人群的威胁年龄和儿童免疫机能的发育情况等综合因素考虑而制定的,所以,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如乙肝疫苗,出生后就要接种、脊灰疫苗要满2月龄、百白破疫苗要满3月龄才接种等,而且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儿童的长大,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才能使儿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免受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侵袭,保护儿童健康。
11、我家宝宝原来在自贡市接种,现在搬家到成都市,该怎么接种?
目前,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办理预防接种转移管理手续继续接种,先到原接种单位办理转出手续,将在原接种单位的接种证明交到新接种单位,就可以继续接种。
12、流动儿童如何接种疫苗?
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的儿童迁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13、预防接种的禁忌证有哪些?
禁忌证是指个体在某种状态下接种疫苗后会极大地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它是以个体的状态决定的,而不是疫苗本身,如果在有禁忌证的情况下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将严重伤害被接种者。目前,除接种狂犬疫苗外,接种其它任何疫苗都有禁忌证。
通常的禁忌证有正在患有严重器官疾病,尤其是处于活动期的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正在发热;对疫苗成分过敏等。在有明确禁忌证的时候,应待患儿病好后再接种。怀孕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两种情况为接种活疫苗的暂时禁忌证。有免疫缺陷儿童不能接种活疫苗。
14、异常反应补偿政策是什么?
按照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我省据此制定了《四川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接种疫苗后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各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或医学会鉴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者,可以向接种单位所在地县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补偿申请。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照受种者受损害程度分级情况由省财政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实施预防接种异常保险补偿后,由保险企业按保险方案给予一次性补偿)。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参照《四川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法执行,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15、脊髓灰质炎?
1)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又叫“小儿麻痹症”,也叫“婴儿瘫”。脊灰是感染脊灰病毒后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致脊髓灰质受到损害。孩子发病后开始常有发烧、恶心、肚子痛、拉肚子等症状;3~4天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多为下肢;约两个月后,麻痹的肢体出现肌肉萎缩,肢体变细;最后留下终身残疾。发病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
2)脊髓灰质炎怎样传播?
脊髓灰质炎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感染初期主要通过患者鼻咽排出病毒,随着病程进展病毒随之由粪便排出,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数月之久,通过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用品可使之播散。
3)怎么预防脊髓灰质炎?
①管理传染源
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0天,对于病毒携带者应按患者的要求隔离。
②切断传播途径
急性期病人粪便使用20%含氯石灰乳剂,将粪便浸泡消毒1-2小时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再排放,沾有粪便的尿布、衣裤应煮沸消毒,被服应日光曝晒。
?③保护易感人群。接种脊灰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
目前我国有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II、III型)(IPV)、口服I型和III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2月龄时注射1剂IPV,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口服1剂bOPV,共接种4剂次。
16、乙型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乙肝易转变为慢性肝炎、病程迁延,甚至引起肝硬化及肝癌。它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卫生问题,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全世界估计有20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2.4亿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疾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2)乙肝怎样传播?
HBV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患乙肝的母亲可在分娩前28周至婴儿出生后的6周将病毒传给婴儿,是新生儿及婴儿感染乙肝的重要途径。年龄越小感染乙肝病毒后变成慢性携带的机率越大。
3)怎样预防乙肝?
①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越早越好。
乙肝疫苗主要有2种,重组(酵母)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HBsAg阴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10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10μg的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接种10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20μg的重组(CHO细胞)HepB。
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早产儿、低体重儿也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但在该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免疫。
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在出生后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2个月后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照0、1、6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 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②如何更好的切断传播途经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 (包括针灸的针具),并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防护(Standard Precaution)原则,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
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伙伴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以预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
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③意外暴露后HBV预防
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a、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b、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④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在诊断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时,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 (该3种标志物均阴性者)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
17、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1)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阵发性咳嗽,常合并肺炎及脑病,易导致死亡。本病病程较长,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多发生于儿童,一般为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托儿所、幼儿园等亦可引起流行。
?? 2)百日咳怎样传播?
百日咳由呼吸道飞沫快速传播,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分泌物散布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吸入传染。家庭内传播较为多见,儿童极易感染。
3)什么是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锁喉风”、“疫喉”等。多于秋、冬季发病。患者以儿童为主,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喉痛,喉咙出现一片片浅色的薄膜导致呼吸困难,严重者会令呼吸道闭塞、心脏衰竭、神经受损,导致死亡。
4)白喉怎样传播?
白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食物、玩具及物品间接传播。偶尔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
5)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引起的一种疾病,破伤风发生在新生儿时期又称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又称“脐风”、“四六风”等,多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4-6天,开始常有烦躁不安、哭闹;之后出现吸奶不紧、牙关紧闭、抽搐、面肌痉挛、四肢肌肉痉挛;严重者呼吸肌痉挛,甚至窒息死亡。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很高,是新生儿致死的主要原因。
6)破伤风是怎样感染的?
破伤风主要是外伤,特别是深部伤口或贯穿性伤口感染所致。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是由于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
7)怎样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消除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主要手段和有效措施。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疫苗包括百白破三联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五联疫苗,DTaP-IPV//Hib)、无细胞百白破-HIB联合疫苗(简称四联疫苗,DTaP-Hib)、白破疫苗(DT)。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满3个月、4个月、5个月和18月时分别注射一针百白破三联疫苗或四联疫苗,或在孩子满2个月、3个月、4个月和18月时分别注射一针五联疫苗;在孩子6岁时还需接种一针白破二联疫苗。
18、麻疹
1)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疹子”、“痧子”,幼儿和学龄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出疹、流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可于口腔内双侧颊粘膜处出现麻疹粘膜斑,常并发肺炎,严重者导致死亡。
2)麻疹怎样传播?
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急性患者为最重要传染源,与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机构中)几乎90%可受感染。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均含有病毒。
3)怎么预防麻疹?
① 管理传染源
对麻疹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的应隔离至出疹后14天。流行期间,儿童机构应加强检查,及时发现患者。
② 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出入应戴口罩;无并发症的患儿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医院感染。
?③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是预防麻疹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主动免疫 主要对象为婴幼儿,但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和成人均可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满8个月时接种第1针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在孩子1岁半-2岁时接种1针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凡是未接种过麻疹或含麻疹疫苗成分儿童,均应进行补种,易感者在接触病人2天内若接种疫苗,仍有可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
被动免疫? 新生儿可从母体得到特异抗体,免疫的半衰期大约有3周,随后便对麻疹病毒易感。体弱,妊娠妇女及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应立即采用被动免疫。在接触病人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ml可预防发病。若5天后注射,则只能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8周。
19、风疹
1)什么是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4-10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其临床症状轻微,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为特征,可并发关节疼痛。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的先天性风疹综合症,导致胎儿畸形的风险很高。
2)风疹怎样传播?
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过空气飞沫或微滴传播。家庭内有高度传播性,风疹病毒还可在母子间垂直传播,即孕期母体内的病毒通过胎盘侵犯胎儿。
3)怎么预防风疹?
接种麻风/麻风腮疫苗是预防风疹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满8个月时接种第1针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在孩子1岁半-2岁时接种1针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20、腮腺炎
1)什么是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2)腮腺炎怎样传播?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早期患者及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约2周时间内,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此时患者具高度传染性。有脑膜炎表现者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无腮腺肿大者的其他器官感染者亦能从唾液和尿中排出病毒。
3)怎么预防腮腺炎?
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由于症状开始前数天患者已开始排除病毒,因此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目前,我国腮腺炎疫苗接种,按照国家规定在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根据WHO统计,使用大多数病毒株的腮腺炎疫苗接种1剂次后,短期内血清阳转率能达到90%左右,然而几年后血清阳性率会下降到60-90%以下。(即疫苗的免疫力在几年后会有较大幅度下降)为了更好地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建议在完成国家规定的1剂次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后,在3-6岁再接种1剂次单价腮腺炎疫苗或含腮腺炎成份的联合疫苗。
2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什么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轻型“流脑”只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咽痛、咳嗽或轻度发热等症状;典型的“流脑”则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病菌也可以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的瘀点或瘀斑。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该病的病死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冬春季节为流脑发病高峰期,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最容易感染流脑。
2)流脑怎样传播?
脑膜炎奈瑟氏菌主要通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打喷嚏、咳嗽等形式,使病菌随飞沫进入其他人呼吸道而感染。
3)怎样预防流脑?
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
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经常开窗。
②做好防护
儿童应尽量避免与有上述流脑症状病人的接触。
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
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③ 最重要的是适时接种流脑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脑症状。
目前我国流脑疫苗A群多糖疫苗、A群C群结合疫苗、A群C群多糖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Hib(结合)联合疫苗和ACYW135群多糖疫苗。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满6个月时接种第1针A群流脑疫苗,间隔3个月后接种第2针A群流脑疫苗或孩子满3个月时接种3剂A群C群结合疫苗,两剂次之间均间隔1~2月或孩子满2个月时接种3剂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Hib(结合)联合疫苗,两剂次之间均间隔1~2月;在孩子满3岁、6岁后再各接种1针A群C群流脑疫苗或ACYW135群多糖疫苗。
22、流行性乙型脑炎
1)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病原经蚊虫传播,多在夏秋季节发病。起病急,患者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为特征,患者症状表现不一,重症病例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后遗症,严重者导致死亡,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2)乙脑怎样传播?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属于蚊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受乙脑病毒感染的动物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ll1]?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猪(主要是幼猪),构成猪→蚊→猪或人的传播环节。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入体时传入病毒是构成本病的感染途径。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易感者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有极少数人发病。主要的发病对象是少年儿童。发病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在我省流行季节为7~9月,8月为乙脑高发季节。
3)怎样预防乙脑?
灭蚊防蚊:灭蚊要强调一个早字,最好在人间乙脑流行前1~2个月开展一次群众性的灭蚊活动,在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提倡不露宿。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搞好环境卫生,翻缸倒罐,清除积水,填平洼地等,及时消灭蚊虫孳生地,早期彻底消灭幼蚊。流行季节宜用蚊帐、蚊香、纱窗等驱蚊、防蚊措施。采取灭蚊措施后,可以降低乙脑发病风险。对家庭来讲,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防蚊灭蚊手段,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乙脑的方法。
接种乙脑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接种乙脑疫苗。
目前我国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满8个月时接种第1剂,满2岁后再接种1剂;灭活疫苗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满8个月时接种2剂,2剂次间隔7-10天,满2岁和6岁后各再接种1剂。
23、甲型肝炎
1)什么是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2)甲肝是怎样传播的?
甲肝是我国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即未受感染者摄入了由病毒携带者的粪便污染过的食物或水,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或血传播。水源性疾病疫情并不常见,往往与受污水污染过或处理不当的水有联系。人与人之间偶尔接触不会传播此病毒,但与感染者密切身体接触则可能会受感染。血液途径的传播方式有使用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以及其他不安全注射行为等。
3)怎样预防甲肝?
改善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和接种疫苗是抵御该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①搞好饮食、饮水卫生。不要用新鲜粪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内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生吃瓜果要洗净。
②注意个人卫生。用肥皂流动水洗双手、特别是餐前便后。餐具、橱具、盛装生、熟食品的器具及其它物品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做好食具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③及时接种疫苗。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有力武器,大力宣传,积极推动甲肝疫苗接种工作可有力增强人群的甲肝免疫水平,减少易感人群数量。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婴、幼儿、学龄儿童和血清甲肝抗体阴性者)均可接种甲肝疫苗进行主动免疫。与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过的人可接种人血丙种球蛋白和人胎盘血丙种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国家已将甲肝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凡适龄儿童都应及时接种。
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满1岁半时接种1针甲肝减毒活疫苗;或是孩子满1岁半时接种第1针甲肝灭活疫苗,2岁-2岁半时再接种第2针甲肝灭活疫苗,2针间隔≥6个月。
24、水痘
1)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疱及结痂。
???
2)水痘是怎样传播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病毒存在于病人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后,也可发生水痘。
???
3)怎样预防水痘?
患者应予呼吸道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消毒。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或孕妇等,如有接触史,可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0.1ml/kg,肌内注射,以减轻病情。
建议无水痘史的成人和青少年应该接种水痘疫苗,易感人群主要是12月龄-12周岁的健康儿童。该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水痘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水痘。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该病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在控制水痘爆发流行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接种时间是12-24月龄接种第1剂,4岁接种第2剂,2剂次接种至少间隔3?个月;4-12岁未接种者,应接种2剂次;已接种过1剂者应接种第2剂,2剂次接种至少间隔3?个月。
25.关于HPV疫苗的相关问答
(1)宫颈癌与HPV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中国15-44岁女性,宫颈癌是排名第二的常见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已有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宫颈癌(99%)都与生殖系统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有关。
(2)HPV感染率高吗?
答:HPV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最常见的生殖道病毒性感染。HPV感染在女性中较为普遍。大约80%的人一生中都会被感染,通常发生在初次性行为后不久。并且感染时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会被察觉。
(3)感染了HPV就一定会得宫颈癌吗?
答: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约90%的HPV感染后数月至2年内可以被免疫系统清除。即使持续感染(一般为两年以上)高危型HPV也仅有10%的人经过10-20年的时间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4)如何预防宫颈癌呢?
答:最佳的方法是接种预防性HPV疫苗,并对25-64岁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此外还有戒烟限酒、建立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推迟初次性生活的年龄和尽可能减少性伴侣的数量等。
(5)HPV疫苗安全吗?
答:HPV疫苗抗原是通过基因工程重组,不含病毒DNA,因此不具有感染性,不引起疾病。HPV疫苗已在全球使用数十年,被证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绝大多数人接种HPV疫苗后没有不良反应。少数人会发生一些轻微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发热、头疼、疲倦、恶心、肌肉或关节酸痛,但很快会康复。严重的过敏反应非常罕见。
(6)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分别是什么?
答:二价疫苗:针对HPV16/18亚型,这两个亚型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亚型。中国接种人群9-25岁女性,接种三剂次,接种流程是0-1-6月。
四价疫苗:在二价疫苗的基础上加了HPV6和11。中国接种人群20-45岁女性,接种三剂次,接种流程是0-2-6月。
九价疫苗:在四价疫苗的基础上,再覆盖了31,33,45,52,58,尚未在我国上市。目前,九价疫苗刚刚取得了开展临床试验的批准,真正开展临床试验还要等明年。
(7)接种了HPV疫苗就一定不会患宫颈癌了吗?
答:不一定。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大约95%以上的HPV16、18感染,然而并不是全部的宫颈癌发生都和HPV16、18相关。所以接种过疫苗的妇女仍需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
(8)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是否可以接种HPV疫苗?
答:虽然目前相关参考资料发现接种HPV疫苗的孕妇的妊娠结局或胎儿发育方面均未发现有特别的安全性问题。哺乳期女性接种HPV疫苗后,母亲和婴儿发生疫苗相关性不良事件的风险并未升高。但由于证据不充分,为了胎婴儿安全,目前不推荐孕期及哺乳期接种HPV疫苗。
(9)接种后可以保护多长时间?
答:目前研究数据显示HPV疫苗有长达10年的保护。
26、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预防接种工作是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也是各国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通过预防接种,人类成功消灭了天花,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已指日可待。通过实施扩大免疫规划,我省已连续25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连续14年无白喉病例报告,疫苗可预防疾病处于较低水平,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众所周知,我国曾是乙肝高流行国家,乙肝的广泛流行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是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自1992年开始为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以来,我省的乙肝发病持续下降,至2016年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下降到1%以下。
? 人被乙脑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但病毒数量少,且持续时间短,所以人不是本病的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