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预防蚊媒传播疾病
蚊媒传播疾病是以蚊子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一类传染病,我国常见的蚊媒传播疾病有伊蚊引起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按蚊引起的疟疾,库蚊引起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淋巴丝虫病。2月以来,我国报告的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和黄热病病例,也是蚊媒传播疾病,引发了全社会广泛关注。随着气温雨量的攀升,蚊虫的生长繁殖逐渐进入高峰期,由蚊媒传播的疾病也进入高发时期。我省夏秋季节的气候适宜蚊虫的生长繁殖,三类蚊种均为我省常见蚊种,下面简单介绍我省几类重要的蚊媒传播疾病。
一、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均有本病发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及河南等内陆省份曾发生由登革热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我省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全部都是输入病例。这些输入病例往往来自东南亚和非洲国家,2014年也有从广东省输入的。因此,到疫区旅行、务工、经商时应做好防蚊措施。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传播乙脑的主要媒介是三带喙库蚊,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我省是乙脑流行地区,近年来随着乙脑免疫接种工作的开展,发病率大幅下降。本病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本病重在预防。接种乙脑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另外,防蚊灭蚊对预防乙脑也有重要意义。
三、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曾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疟疾可防可治,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主要在黄昏至拂晓期间叮咬)。?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等,恶性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到2015年底,全国除云南边境等少数地区仍有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外,其它地区已基本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的疟疾状态。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是睡觉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抹驱蚊剂等。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疟疾高度流行区,赴这些地区工作、学习和生活时,请携带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和蚊帐、驱蚊剂等防护品;回国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回国后1个月内,如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出国史,便于医护人员排查疟疾。
四、其他传染病
去年以来南美暴发了寨卡病毒病疫情,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疾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另外,寨卡病毒还可由怀孕的母亲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传播给胎儿或婴儿,也可通过性传播和输血传播。该病一般症状较轻,病人往往会出现轻微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这些症状通常持续2-7天。目前研究表明,寨卡病毒感染可导致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孕妇及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尽量避免前往疫区旅行,赴疫区旅游人员和在疫区的留学、务工和商务人员应做好防蚊措施。
去年12月以来,安哥拉暴发了黄热病疫情,引起人们的关注。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的,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发热、黄染、出血等。本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分为城市型、丛林型(人因进入丛林中工作而受染)、中间型。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唯一传播媒介,而丛林型和中间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黄热病的传播媒介在我省并不常见,因此黄热病在我省出现本地传播的风险低。疫苗接种是预防黄热病最为重要的方法。黄热病疫苗安全、高效,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接种1 剂足以提供持久的免疫保护,甚至产生终身保护,无需加强免疫。